盘点专栏① - 库存盘点:企业经营的基石

时间: 2025.06.23

作为亚洲市场份额第一的库存调查外包服务商,AJIS 集团一直深受广大客户信赖。值此之际,我们将通过系列专栏的形式,重新探讨"什么是库 存调查?"为什么必须进行库存调查?" "有哪些技巧和避免失败的要点?"等库存调查相关课题。希望本系列能够切实帮助那些为库存调查所困 扰的企业,以及希望了解库存调查必要性的读者朋友们。

目录

 1.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进行盘点?

 (1)结算与利润确认

 (2)库存管理与损耗管控

  1.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库存盘点? 首先,让我们从盘点的根本目的说起。AJIS 所提供的盘点服务是“实地盘点”服务。所谓“实地”,指的是亲临现场核查商品库存数量并进行统计 的作业流程——这一点想必众所周知。那么,是否存在“非实地”进行的盘点呢?答案是存在的,它被称为“账簿盘点”。这指的是基于账簿记录结 算的存货资产。换句话说,就是根据记录应当存在的库存,即理论库存量。

AJIS 最初是在美国马斯柯里诺公司(Mascorino)的技术指导下创立的企业。因此,我们也需要掌握英语技能。

实地盘点  Physical Inventory 

实际库存数  Physical Inventory 

理论库存  Book Inventory 或 Account Book Inventory 

执行盘点  Inventory Taking Do an Inventory 

数据准确性  Accuracy

 数据完整性  Integrity

盘点服务绝不容许失误。因此必须追求数据准确性。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遗憾地是错误率无法降至零。我们当然无法承诺向客户交付 100%无 差错的库存数据。那么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品质是什么呢?答案便是 Integrity(数据完整性)。即提供足以支撑企业经营决策、具备高度可信度 的数值、同时更要求杜绝任何舞弊行为的诚信准则。客户选择将盘点业务委托给 AJIS,正是基于我们与门店利益零关联的特性,从根本上消除了人 为操纵数据的风险。

(1)结算与利润确认 

盘点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结算与利润确认。任何企业都需要进行结算,为此必须实施实地盘点,以确定商品库存(存货资产)。若期末存货资产 无法确定,则无法结算利润。以下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零售业通过销售商品获取利润。若以 70 日元采购的商品能以 100 日元售出,即可获得 30 日元的利润。此利润称为销售总利润额或毛利额, 其占销售额的比率则称为销售总利润率或毛利率。本例中该比例为 30%。有人或许认为"既然由此可知利润,便无需盘点了",但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实际上,关键在于盘存——即库存的影响。现在让我们思考它是如何产生关联的。 


   初期库存采购金额  销售金额期末库存
售价合计

20,000
成本合计6,00015,000
7,000

要计算毛利额,只需知道销售额和销售成本即可。

 根据上表计算: ¥6,000 + ¥15,000 - ¥7,000 = ¥14,000 

毛利额为: ¥20,000 - ¥14,000 = ¥6,000 毛利率为: ¥6,000 ÷ ¥20,000 = 30%

从毛利润中扣除店铺运营所需的人工成本、租金、促销费等营业及管理费用后,即可确定净利润。企业利润确定后,需就利润履行纳税义务。 因此,法律强制要求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存货盘点。

此时会出现一个实务问题:要确定期末成本库存总额,本应按商品逐项统计成本价和数量进行核算。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依据售价和数量倒推 定期末库存的情况(销售价格法)。在 AJIS 的存货盘点中,按售价总金额进行汇总 统计的做法并不少见。

当依据售价汇总期末存货时,需采用售价还原成本法这一计量方法推算销售收入对应的总销售成本。

采用售价还原成本法时,期末存货盘点无需逐项核算商品成本,仅需获取售价总额即可完成估值。日本引入 JAN 条码(商品条形码)体系管理 库存距今仅约 40 年。在此之前,对于 SKU 数量庞大的零售企业而言,逐项核算商品成本实际上并不可行。当时的收银机操作仅需通过按键输入 商品部门编码和售价。(此类机械式收银机被称为“Meca-regi”,以区别于现代 POS 收银系统,其实物现陈列于 AJIS 总部一层的企业历史陈列 馆。) 


初期库存采购成本销售收入期末库存
售价合计

20,0009,000
成本合计6,00015,000

运用售价还原成本法推算销售成本时,需如上表所示获取四项基础数据:①期初库存总额(成本合计)、②本期采购总额(成本合计)、③本 期销售收入总额(售价合计)、④期末盘点总额(销售成本)。然而,仅凭这四项数据无法直接得出销售成本,必须先计算成本率(或毛利率), 公式如下:

成本率 = (初期库存成本总额+采购成本)÷(销售收入+期末库存售价总额)

 根据上表计算可得

 (6,000+15,000)÷(20,000+9,000)=21,000÷29,000=72.4%

 因成本率可通过以下公式(式 a)求得,故销售成本总额可按公式(式 b)计算得出。

 公式 A 成本率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售价总额) 

公式 B 销售成本 = 成本率 × 销售收入(售价总额)

将成本率 0.724(即 72.4%)代入公式 b:

 0.724 × 30,000 = 21,720

 毛利额=30,000 - 21,720 = 8,280 

 由此确定利润后,即可完成年度合算。 

零售价还原法是日本多数零售企业采用的存货评估方法。此外还存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评估方法。 如同上述例子所示,根据(存货)评估方法的不同,计算出的数值也会有所差异。数值不同未必是好事,所以大家都会认为统一成一种方法 就好了。但是,考虑到工作量等实际操作因素,并不能如此简单地断言因此,规定存货的评估方法不可擅自变更。そ否则,就可能发生出于自身 目的而变更评估方法、制造利润增加的假象等舞弊行为。

(2)商品管理与损耗

库存盘点的第二个目的是商品管理,特别是数量管理。商品的品质管理(例如撤走过期等不符合销售条件的不良品、降价处理等)原本不应在 盘点时进行,而应在日常门店业务中完成,但实际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每种商品都必须保有与其销售量相匹配的库存量。库存过少可能导致缺货,从而错失销售机会;反之,库存过多则可能引起品质下降,进而导致 报废或降价处理。

那么,为什么库存会变得不足或过剩呢?虽然这与盘点并无直接关系,但我们不妨稍作思考。首先说说库存不足,即缺货的原因。最先能想到 的原因,就是明明已经订货了,商品却未能到货。这对门店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必须由总部的商品本部或物流部门来解决。

即使商品到货,也可能发生缺货现象。其原因例如订货(收货)频率以及前置时间(从下单到到货的时间间隔)。如果陈列空间不足(称为最 大陈列量),缺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在卖场中,为了保有与销售量相匹配的库存量,会为其分配相应的陈列空间(例如商品排面数)。

此外,也可能因某些事先无法预测的外部因素导致缺货。

那么,库存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呢?可能包括:因订货数量错误导致大量到货;未注意到后仓库存而仅根据卖场陈列情况下单;实际销量低于预 期;促销商品或大量陈列商品剩余;以及商品本身滞销等情况。

 由此可见,要维持合理的库存水平,因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十分困难,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库存管理是零售业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那么该如何实现库存优化呢?其中一个尝试手段便是自动订货系统。

实际上,引入自动订货系统的连锁门店并不少见。自动订货系统是一种基于当前库存数量及综合各类因素得出的销售数量预测来决定订货量 的系统。若销售预测精度不足,则会导致缺货或库存过剩;但即便预测准确,若当前应有的库存量(理论库存)与实际库存存在偏差,同样可 能引发缺货或积压问题。唯有当理论库存与实际库存保持一致时,自动订货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此外,通过库存数量还能发现商品缺失(损耗)。对比应有的「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即可掌握期间内异常消失的商品数量。综上所述,通 过实际库存盘点以掌握真实库存数据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损耗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数量,还必须进行金额管控。因为商品损失将直接导致相应金额的利润流失。

损失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首先是管理失误,包括验货或销售环节的差错及违规操作;此外,盘点时产生的错误也属于管理失误的范畴。

第二类是内部人员犯罪:员工擅自带走商品、侵吞部分销售款项等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另一类是非顾客实施的违法行为。广为人知的是店铺 扒窃行为,即盗窃。外部人员犯罪不仅限于店铺扒窃。近年自助收银机需顾客自行扫描商品并结算,但有人通过故意漏扫等欺诈手段,逃避支付 货款非法获取商品。

此类管理失误及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失,案发时便当即暴露实属罕见。常有“店铺扒窃究竟发生多少起?”的疑问产生。若向警方提交报案材料, 其确可作为店铺扒窃犯罪的立案数据(年均约 10 万件)。但若遭窃时未能察觉(就作案者而论可谓“得手”),则无从统计。此外,大量扒窃案 件并未向警方申报。

因此,要掌握应有库存与实际库存的差异,必须实施实物库存盘点。

损耗成因中仅由管理失误引发的特殊类型称为“逆损耗”(反向损耗)。因故导致实物库存少于账面库存即常规损耗;反之实物库存超出账面库存 则定义为逆损耗。商品灭失导致损耗可理解,但实物多于账面的异常现象成因何在?究其本质,逆损耗与盘点作业存在深度关联。

损耗值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初期库存         +进货量           -销售量         -
期末库存     =合计
100
200
230
80

-10

逆损耗
100
200
230
700

100
200
230
6010

反向损耗仅发生于初期库存、进货量、销售量、期末库存四类数据存在单处或多处错误时: 其中初期与期末库存需通过实地盘点确定,故盘点 操作本身可能引发反向损耗。具体表现为:初期盘点漏记或期末盘点重复计入,均会导致反向损耗。【中】反向损耗因虚增利润常被忽视,但本质 暴露了库存管理粗放问题,更会大幅掩盖舞弊行为痕迹,导致异常难以察觉。

准确地说,商品实地盘点的根本目的——利润,必须建立在完善商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以说若缺乏实地盘点,企业(店铺)的经 营将难以为继。正因如此,实地盘点的实施成效,堪称衡量企业(店铺)商品管理水平的"成绩单"。

作者简介

  • AJIS 零售支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顾问

  • 日本防盗犯罪防止机构 理事 

  • 日本防盗系统工业协会 副会长

  • 日本防盗系统协会 总务委员长

  • 近江 元